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:6G将开启“内生智能”新纪元

职  务:小编

职  称:

电子邮箱:中国工程院院士

科研方向:  “移动通信的发展遵循着大约十年一代的规律■,但需求变化并非严格按十年周期,而是在代际之间和代内都持续演进。从4G到5G再到6G是代际变化,而在代内(

  “移动通信的发展遵循着大约十年一代的规律■★,但需求变化并非严格按十年周期,而是在代际之间和代内都持续演进。从4G到5G再到6G是代际变化,而在代内(如5G)也有演进■★★,例如当前很受关注的5G-A,可以理解为5G的增强和承上启下的阶段,它比5G更先进★■■■,并部分引入了未来6G的概念进行尝试■★◆■”。张平向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★◆◆◆,总体而言,5G-A是5G的继承和发展,而6G则代表全新的■■、更全面的跃升。与5G相比,6G不仅在速度上有了巨大飞跃■■◆◆,更关键的是它将为构建智能社会奠定基础。两者虽有联系★◆◆◆,5G-A的部分技术与6G理念相似,但本质不同■★■。“5G-A的核心作用是验证和提前实现部分6G概念,体现继承性与发展性,而6G本身是5G的全新、更深入的发展■★◆◆★。”

  ◆■■■“不进则退”,这是张平总结的观点■◆◆◆,目前全球通信竞争激烈,中国需持续创新◆■,以新场景、新应用、新技术(如语义通信)为支撑,通过语义通信为中国6G发展开辟独特且有潜力的路径。未来,6G将深度融合AI,支撑智能体自主通信与协作◆◆★◆★,作为物理与数字世界的交互“神经网络★◆”,推动AI在实体经济落地。未来通信发展可能不再严格遵循◆★★★“十年一代◆★◆”模式,而是更灵活地依需求和技术突破演进。

  据专家介绍■★★◆■,6G“内生智能★★■◆★◆”的核心是支持智能体间的高效自主通信协作。传统通信是“先通后算”,传输原始数据后由接收端处理理解。而未来的通信尤其是面向机器的◆★,应转变为★◆“先算后通”或◆◆◆■“边算边通”★★◆,即发送端先进行语义理解■★■、意图提取■★★,再传输关键信息,这本质上是智能驱动的压缩,对机器通信尤为重要★◆。机器需精确表达意图,如汽车转向灯只需明确方向意图◆■■。6G借助AI实现语义通信■★★★,可更高效精准满足机器需求。未来6G通信系统需支撑构建全面AI系统,类似人的感官-神经-大脑-肢体闭环,作为“神经网络★■”紧密结合物理世界感知与数字世界智能,推动人工智能向“以虚促实”◆◆★◆★◆、赋能实体经济方向发展■■。张平强调,我国不应仅与美国在★★◆“大算力大模型◆■◆★”上竞争,更要重视物理世界感知与交互能力的构建。

  据张平介绍,6G相比5G的进步远不止网速提升,主要体现在3个关键变革:一是通感一体★★■■■,打破传统通信与感知各自为政的局面,实现在通信的同时感知环境变化★★■★◆。二是内生智能,将智能化能力深度融入通信系统本身★◆,与当前AI发展浪潮紧密联系。AI对通信提出新需求,未来目标是构建“世界大模型■■”■◆★◆,实现数字域与物理域的深度交互。三是通信对象的扩展,从4G及之前的★◆“人与人”,到5G的“人-机-物”,再到6G将扩展到“人-机-物-灵◆■■★◆■”■◆★■。“灵”指具有类人意识、能自主学习和决策的智能体。未来信息网络中,大量交互、任务分配■★、资源调配将由这些智能体自主完成◆■★★,6G通信本质上是与这些智能体的通信◆■★◆。

  近年来,中国在6G关键技术研究、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◆■★★★,为全球6G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■■★■。据张平介绍,6G标准化工作已启动◆◆■■■■,2025年初在韩国召开的研讨会基本确定了总体方向,主要共识之一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建立在“内生智能”基础上,而非低效的★■■■■“外挂智能”◆★◆◆■。

  据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了解,2024年7月◆★,张平及其团队搭建的国际首个面向6G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正式对外发布,这是全球第一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★◆■■。据报道,该试验网验证了语义通信在4G链路上可以达到6G传输能力,语义信道容量突破了香农极限对通信系统的禁锢,在3项通信核心基础指标(容量■★■◆★、覆盖、效率)上均获得10倍的性能提升◆◆★★◆。上述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理论◆◆、关键技术到实验验证的完整体系。

  我国已成功研发并展示全球首个面向6G的内生智能通信(语义通信)系统,语义通信作为6G关键技术之一,被视为6G的“拐点技术■◆◆◆■”。传统通信(香农路径)追求高带宽、高速率★◆★★,但也面临功耗剧增、受香农极限约束等挑战,且依赖先进制程★★,存在★◆★“卡脖子”风险。而语义通信提供新路径,不追求无限带宽★★,通过智能提升通信效率。其优势在于可在现有或较成熟制程技术及已有频谱资源上,实现6G级别性能需求(高可靠、低时延、高效能)。据张平介绍,目前相关理论已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发表,获国际学术界关注和初步认可,被认为具有长远重要性★◆★。

  近年来,多国均积极发展6G,试图抢占战略制高点■■◆■■,全球6G研发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焦点■■。作为制定全球通信国际标准的重要组织,3GPP(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)推进6G的标准化工作★★★★。美国、欧洲、韩国和日本等纷纷加快相关技术研发与布局。2024年11月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、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透露◆★★■■◆,6G技术标准研究将于2025年6月启动,2025-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,2029年3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。

  【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】被誉为“全球移动通信行业发展风向标”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(上海)6月18日在浦东拉开帷幕。包括在内的话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目前全球6G发展到什么程度◆■?特别是在中国4G■★◆★■、5G投入商用,并已开展5G-A应用的背景下,如何看待发展6G的重要意义?围绕这些话题■★■◆◆,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参事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◆■◆★。